新浪北京 扶危助困

和平区老人家食堂解家庭难题

今晚报

关注

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

民以食为天,老年人的生活饮食情况是民众最关注的问题。记者从和平区民政局“九九重阳耄耋助餐政策先行”暨社区美食品鉴会上了解到,和平区以辖区6个街道为依托,每个街道建立1个一级老人家食堂,全区64个社区设立二级助餐点或配送点。在老人家食堂,老年人边吃还可以边和同龄老人拉家常,有需要还可请社工免费送上门。这样的场景越来越多地在各街道、社区上演,一碗碗“长者饭”彰显出浓浓的城市温情。

家住大理道的邓大娘身体比较硬朗,可身为“空巢”老人,一日三餐是头等大事,每天少不了要花时间精力去操办。时间一长,难免为这件大事犯愁:今天吃点啥?还真变不出新花样。

作为天津市人口老龄化比较突出的中心城区之一,和平区不少老年人都有着与邓大娘一样的烦心事。民生无小事,如何解决老年人的吃饭问题,成了该区亟待解决的一件大事情。

和平区民政局副局长林汉裕介绍,目前该区老年助餐服务主要分为三种运营模式,让助餐配餐服务惠及每一位有需要的老人。第一种,依托养老机构食堂提供配餐服务。目前该区有四个街道依托辖区内的民营养老机构食堂提供配餐服务,分别为劝业场街依托慎之长寿老人院食堂,南营门街、新兴街依托鹤寿养老院食堂,五大道街依托劲松护养院;第二种,依托社区老年日间照料服务中心食堂提供配餐服务。目前该区小白楼街道以社区老年日间照料中心为阵地,通过引进第三方社会组织兴办老年食堂提供配餐服务;第三种,依托有资质的餐饮企业提供配餐服务。如南营门街文化村老年日间照料中心、南市街老年人食堂。

和平区民政局社会救助和为老服务科工作人员表示,上述不同模式的形成依赖于以各街为主体的主动创新,根据助餐服务对象身体特点和时令季节变化,充分考虑老年人的饮食习惯和禁忌,设计流食等个性化食谱,让不同老人的不同需求得到满足。目前该区老人家食堂只提供午餐,餐费标准在12元至15元,三菜一汤加主食。和平区户籍的80周岁以上老年人、60周岁以上的低保、低收入且照料等级为重度的失能老人,每天给予每餐3元的助餐补贴。为符合补贴政策的老年人每发放1次助餐补贴,该区给予老人家食堂2元的运营补贴。社区食堂送餐员每月每送20户,区财政给予1000元补贴,实现助餐配餐服务的可持续发展。

正是有了这些创新和政策,让助餐配餐服务承载起更多意想不到的功能。老人家食堂提供的是一顿饭,但不只这顿饭。配餐机构从丰富服务供给角度出发,不断提升服务品质,有的配餐机构提供志愿者送餐上门服务,志愿者送餐时与老人家聊聊天,成为一种探望服务。同时,还让老年人交际圈得到拓展,独居、空巢、失能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得到加强。让民政部门有些意外的是,老人家食堂除了惠及老年人,年轻人也受惠。推出配餐送餐服务后,很多年轻人表示,爸妈到食堂用餐增进了社会交往,自己也不用担心老人孤单,可以安心上班了。

分享文章到:

相关新闻

推荐阅读

加载中...